噪声:
对讲机收发时候,不仅会收到有用的声音调制信号,还会收到空中的白噪声,以及设备内部电子器件产生的噪声等,设备能够辨析信号的指标称为灵敏度(数字对讲机表现为小信号误码率和误包率。)当对讲机没有收到信号,或者收到信号过弱,进入音频功放的就是噪声,听起来沙沙的声音。这个就是对讲机的噪声,大家如果用过早期的电视,一定对没有频道的台满屏的雪花和声音印象很深,对讲机和那个声音基本一致。一些TV和电影里面经常有无线电爱好者在电台前面戴着硕大的耳机捏着旋钮扭啊扭的,其实他们听到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这个。
静噪:
无线电爱好者可以听,人家爱这口,对讲机用户总哗哗哗的响,又不能把声音关掉,(如果关掉,呼叫就听不到了)耳朵吵死了。于是有聪明人发明了一个技巧叫做静噪,具体说来就是在解调之外,还检测空中的信号强度,如果没啥信号,就把喇叭关掉。后来又有一种技术就是在信号里面增加一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当检测到这种声音(亚音),才打开喇叭,叫亚音静噪。好了,这下不错,有人呼叫就放语音,没人呼叫就关喇叭。
静噪迟延:
但是,不要忘了,每个学校的无线通信系统课都会说一句话,那就是“信道环境恶劣是无线通信的一种典型特征”。周围大楼会反复反射折射信号,路过车辆会遮挡信号,某些设备还会对对讲机有干扰。(我们测试真的有胖子能因为转身遮挡把信号衰减一半甚至3/4,所以,“你又胖了,都挡住我的信号了”不是一句玩笑话),也许走一步或者转个身,就会导致信号的剧烈变化,如果载波检测(亚音频检测)太灵敏,直观效果就是:听到的字在信号变化较快的地方会不全。
其实大部分情况下人脑很智能,虽然虽然瞬间信号差了不少,但是声音还是可以听懂的。如果断续则会感觉听起来很奇怪。于是有人就想到:反正说话是连续的,干脆不要那么灵敏好了,我开启喇叭之后,检测到信号波动会有喇叭关闭迟延(标准里面一般是120ms),只要这个时间之内信号又有了,那我就连着噪声一起放,这样就可以听到完整的话了。这个就是静噪迟延。
沙沙声的由来:
静噪迟延很给力,人的耳朵很灵敏,至少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听清,但是带来一个小问题,就是其实对讲机是不知道你是因为干扰临时丢失瞬间信号,还是已经停止发射。于是就带来了一个小问题,就是在呼叫结束的时候,虽然对方不发了,但是喇叭还会延迟一点关,就是那个瞬间的“沙沙”声。
不过这个特性貌似没有造成什么困扰,相反还可以作为对方说完的辅助判断(标准应该是在说完话后跟一句over表示让出话权,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做),就这么留下来了。
数字化影响:
现在对讲机数字化尤其数字集群化之后,已经没有这个声音了。话权也由语音让渡转化为松开PTT发送信令。由于数字对讲机在频谱利用率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单位频率承载业务数量是模拟对讲机的4倍),目前发展势头迅速,估计在一段时间之后,那种对讲机的沙沙声就很少能见到了,取而代之的是电子合成声音提示(滴的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