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投料”,即投料两次,首次称下沙,要求整粒比碎粒为80%比20%,第二次称糙沙,要求整粒比碎粒为70%比30%。下沙与糙沙的投料量分别占投料总量的50%。为了保证酒质纯净,酱香型白酒在生产过程中基本不加辅料,靠调节高粱的粉碎粗细来控制疏松作用。
下沙时先将高粱泼入90℃以上的热水“发粮”,再加入5~7%的“母糟”,即上年后一轮发酵后不蒸酒的优质酒醅,堆积10小时左右,上甑至约70%原料蒸熟,即可出甑,然后进行摊凉并加入占下沙投料量2%左右上年生产的尾酒,堆集4~5天,温度达到45~50℃,堆内酒醅具有香甜酒味即可入窖发酵。
糙沙将发酵成熟的生沙酒醅加上高粱进行蒸煮和首次流酒,但首次蒸馏所得的酒,酒质差,生涩味重,称为“生沙酒”,生沙酒不算在“七次流酒”之内,生沙酒经稀释后全部重新泼回糙沙的酒醅,重新发酵,称作“以酒养窖”或“以酒养醅”,糙沙其它工艺与下沙相似,糙沙酒甜味好,但冲、生涩、酸味重,是“七次流酒”中的首次流酒,也是需要入库贮存的首批原酒,糙沙酒的酒尾要泼入酒醅重新发酵,称为“回沙”。
糙沙蒸馏结束,不加新原料,只需加入酒尾和大曲粉,拌匀堆集,再入窖发酵一个月,得第二次原酒,称“回沙酒”,回沙酒比糙沙酒香、醇和,略有涩味。后面轮次的工艺与回沙酒工艺相同。
“九次蒸煮”,即原料、生沙、糙沙,以及后面六次,一共需要进行九次的蒸煮,除了首次蒸煮主要是为了蒸熟原料、第二次蒸煮的生沙酒全部用于泼回糙沙酒醅,其他七次的蒸煮都得到了原酒,并进行长期贮藏用于勾调。
“八次发酵”,即在九次蒸煮的中间都进行了发酵,除了首次发酵不但投料,加曲还加入了上一年的尾酒;第二次发酵用的是第二次蒸馏得到的酒,即生沙酒,投料加曲;第三次至第八次发酵都加入前一轮蒸馏得到的尾酒,加曲但不再投料。
“七次流酒”,首次蒸馏得到的生沙酒,因为全部泼回糙沙酒醅,不计算在内,从第二次蒸馏开始得到糙沙酒开始储存,一直到第八次蒸馏结束,则完成”七次流酒“,每次流酒所得的酒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