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一家防护服面料生产商的抗疫样本
2020-02-23 14:24  浏览:11
 
防护服

浙江百浩将疫情物资装车。

“大年初二接到复工通知,大年初三开始生产。现在工人三班倒,24小时机器不停。”

2月14日,防护服面料生产企业浙江百浩工贸有限公司(简称:浙江百浩)经理胡顺风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他们和许多做外贸的工厂一样,已经停掉了外贸订单,优先供应国内。

作为一家医用防护薄膜、无纺布复合面料生产企业,浙江百浩以前直接生产手术包、手术衣等产品,现在专注为下游的防护服厂家提供医用防护服面料覆膜布。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发展,医用口罩、防护服等抗疫物资紧缺,浙江百浩一下子接到了如山般的任务。仅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转来的为一家公司生产医用防护服用覆膜布的“订单”,就耗掉了浙江百浩自己的所有的透气膜库存(生产医用防护服覆膜布所需的原料)。

如果不是工信系统驻企特派员的居中多方协调,这家抗疫一线的关键企业,一度面临停产风险。

具体原料怎么找?工人怎么找?产能如何用足?下面是一家防护服面料生产商的抗疫样本。

“暂停外贸订单,优先为国内生产防护服面料”

作为一家外贸型企业,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浙江百浩首先面临的一个抉择是:要不要暂停甚至舍弃掉外贸订单。

浙江百浩的决定是:停产手术包、手术衣等产品,优先生产防护服材料,暂停外贸订单,供应国内需求。

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的2月14日,胡顺风还在向外贸客户解释,浙江百浩不是不供货,是暂缓供货,期望得到客户的理解。“有的客户还是有情绪,我们请特派员帮忙协调,在特派员的解释下,客户的情绪有所缓和。”胡顺风说。

2月4日,浙江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董艳和信息通信发展处副处长卢杰接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通知,在当天夜里赶到浙江百浩所在地兰溪,2月5日一大早进驻企业。

董艳和卢杰身上是带着任务的,他们要帮助浙江百浩复工,解决浙江百浩在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使浙江百浩能够尽快实现满负荷生产,增加有效供给。

防护服的生产本身也有一定周期。

胡顺风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防护服的产业链条达到5至6个环节,以既生产面料又生产少量成品的浙江百浩为例,把防护服复合材料卷材送到成衣车间进行缝纫、裁剪、贴条、包装,再加上灭菌、检测合格上市。假设这一系列流程全部在一个工厂完成,至少需要十天到半个月时间。

在最为紧缺的医疗物资防护服的产业链中,浙江百浩生产的无纺布复合面料是重要一环。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现在与浙江百浩签订合约的防护服生产企业有二十几家,浙江百浩总计要向这些企业提供700多吨覆膜布,截至2月19日,完成供货约50%。这二十多家企业中,浙江百浩优先为医疗物资保障组要求重点保障的防护服生产企业供货,确保他们生产不中断。

胡顺风介绍,浙江百浩共有8条生产线,目前开起来的4条生产线已是满负荷运转。其中,2条是覆膜布生产线,已是24小时满负荷运转,每天可生产20万米,下游的成品工厂接到这批覆膜布后,可做成8万套成衣,投向市场。

另外4条生产线要满负荷运转,要等外地的技术工人回来。

缺人:地方政府推送信息给市民2000人应聘,还将派车去外地接工人

春节假期以来,为恢复这4条生产线的运转,浙江百浩和相关政府部门已经倾尽全力。

浙江百浩首先拿出诚意:春节期间返工工人三倍工资,还额外每月给工人补助1000元。

胡顺风说,准备复工时,外地员工已经回家过年,即便动员本地员工,依然缺工40人。为此,当地兰溪人社局通过企业余缺调剂了15人,并推送信息给市民,希望市民可以支援生产,在接到2000多个应聘电话后,最后浙江百浩选择了30人,才解决春节缺工问题。

现在剩余的4条生产线无法满负荷运转,也是缺乏熟练工人的问题。

为此,当地政府已经提出解决方案。

胡顺风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当地市政府部门将派车前往江西、河南、云南、贵州等地,为浙江百浩接回技术工人,以降低他们在返工途中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

缺原料:警车护送,连夜送货5.2吨

浙江百浩面临的问题不只人手短缺,还有上游原材料。

浙江百浩的驻企特派员、浙江省信息通信发展处副处长卢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防护服的产业链较长,从塑料颗粒生产、制作透气膜、生产面料、成衣车间再到消毒杀菌,环环相扣。在这条产业链上,浙江百浩在给成衣工厂提供原材料的同时,也需要上游企业给浙江百浩提供原材料。

“2月6日,浙江百浩收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的紧急通知,为一家公司生产医用防护服用覆膜布,在为这家企业生产完后,浙江百浩就消耗完所有的原料透气膜库存,而浙江百浩的上游企业生产线恰好发生故障,没有供货,浙江百浩面临停产。”卢杰说。

为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紧急调配,2月7日,山东恒鹏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在当地公安部门警车的护送下,将5.2吨透气膜连夜送到浙江百浩,才缓解了停产危机。

驻企特派员:为企业解决了太多头疼的事情

“以前,浙江百浩的供应商是一主一备,订单来了再采购原材料生产,在特殊时期,这种模式停产风险太高,现在我们将其供应商扩至三至四家,拓宽了进货渠道。这几天车间每天的生产量都比较稳定。”卢杰说。

卢杰是抗疫特殊时期政府派驻企业的一名特派员。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月17日发布的信息,从1月26日晚起,工信部紧急启动驻企特派员工作,目前已陆续选派了驻企特派员60名,赴13个省市、41家重点骨干企业驻厂,在地方政府、省工信厅的支持下,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原材料、劳动力、资金、运输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使其尽快实现满负荷生产,增加有效供给。

身为特派员,卢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每天都要向工信部报数据。

“以浙江百浩为例,根据部里的要求,除了加强原材料的保障供应,产品发货方向也要重点管控。部里有重点防护服成品企业的清单,也会根据需要下达紧急调拨任务,我们会督促企业尽全力进行保障。浙江百浩的任务完成得很好。临时有紧急调度时,浙江百浩会及时安排发货。” 卢杰说。

在胡顺风看来,特派员的到来为企业解决了太多头疼的事情。“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紧急协调原料,警车开道连夜送来,这是企业力量做不到的。另外在复工复产初期,很多物流都停了,城市也封了,即便我们能找到车运送物资,没有通行证也过不去。这些都是特派员和当地政府帮我们协调解决。”

“商业规律”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虽然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是决定原材料最终流向的因素之一,但工信部和当地政府并不参与产品定价和企业间的付款问题。

“产业链不变,还是要遵照商业规律,由下游企业提出需求,上游企业生产,款项问题原来怎样,现在依然是怎样。现在工信部做的事情是协调好物资,运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胡顺风这么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2月1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已经表态,驻企特派员机制是突发疫情状态下的临时应急举措,待疫情缓解将适时退出。

“绿色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为应对抗击疫情需求,浙江百浩还将2019年下半年添设的防护服成品生产车间,紧急上马。

对此,浙江省药品监管局、金华市市场监管局给百浩工贸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审批。如果这条正产线开足马力,预计每天可以生产1500到2000套防护服。

胡顺风对澎湃新闻记者说,现在自己苦恼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没有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发表评论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