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成都市顺诚再生物资回收有限公司

再生物资回收(不含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报...

新闻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从“绿色账户”看垃圾分类回收
新闻中心
从“绿色账户”看垃圾分类回收
发布时间:2019-12-11        浏览次数:29        返回列表
 从“绿色账户”看垃圾分类回收

下午两点,天下着蒙蒙细雨。胡阳他们在中央草坪的车库出入口避雨,这天,是自然之友在万科金色里程小区举行的“绿色账户”垃圾分类回收日,过去的一年里,胡阳他们已是第22次来到这里了。不过这次天公似乎并不作美,等了三刻钟,雨依然淅淅沥沥。猜想这种天气应该没有人会来,胡阳正犹豫是否要取消今天的活动。
“有人来了!”一个志愿者喊道,一边向走来的人挥手。
远处,一个小女孩慢慢走近,身后跟着自己的父母,两人手提几个分别装着废纸、汽水瓶和过期药品的袋子。志愿者迎了上去,接过袋子开始清点各类垃圾的数量,将其记录在准备好的小纸条上,换算成积分。
“你们有带卡吗?”胡阳问道。女孩的父亲递过一张标着“上海绿色账户”的硬卡。“小朋友,你今天有400积分。想要兑换些什么呢?”小女孩走到礼物箱旁,挑出一套贴纸,高兴地拿着这个小礼物走了。
这是今天的******个“顾客”,胡阳决定改变主意继续这天的活动。一个小时后,居民送来的回收垃圾装满了整整两个垃圾桶。“就今天的天气来说,来的人算是挺多的了。”结束了下午的“绿色账户”活动后,志愿者们评价道。
1垃圾换礼品激励居民勤分类
“如果有一天,我出一本书,我会把它取名为《我就是个收破烂的》。”孔令韬笑着谈及自己的理想,这个被媒体称为“绿色账户”创始人的环保爱好者,至今仍是“没有拿到学位******的毕业生。”大一下半学期创立上海大学环保协会以来,“成绩就像坐过山车一样,没见起色。”然而即便如此,孔令韬却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环保梦,现在的他,奔波在不同的高校做宣讲,在不同的社区、政府、办公楼推广垃圾分类的环保理念。“每个月没有收入,有时候政府或赞助商提供的资金,能覆盖成本已经很不错了。”孔令韬笑着告诉记者。
2007年底,时为上海大学历史系大三学生的他萌发了创业的想法,致力于环保的他首先想到的是垃圾分类。“当时考察了许多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发现许多焚烧厂由于垃圾没有彻底分类,燃烧效用很低,产生的气体味道也很重。”孔令韬告诉记者。
用“垃圾围城”来描述中国的垃圾危机并不过分。在我国,城市人均日产垃圾约1公斤,600座城市目前已堆放或填埋各类垃圾80亿吨,其中三分之二的城市被垃圾群包围。同时,全国垃圾以每年8%到10%的速度增长。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垃圾焚烧效用的低下以及焚烧混合垃圾导致的环境污染。在国内,由于垃圾分类的严重不充分,大量的湿垃圾(包括剩饭剩菜、蔬果菜皮)和生活垃圾混杂在一起。焚烧后产生的热值较低,使发电的效能大打折扣,同时还难以避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二恶英。
为了让垃圾从源头上进行分类,孔令韬想到了“垃圾换礼品”的激励机制。居民只要登记基本信息就能拿到一本比普通存折规格略小的“绿色账户”,账户上列出了时间、获得的积分信息等。居民拿出各类家庭垃圾,加以分类就可以换取绿色积分,废弃的纽扣电池可换30分,充电器200分,手机则是600分。累计到一定数量后,就能兑换相应积分的布袋、纸巾、环保笔记本等生活用品。
刚开始在社区推广的时候,很多居民并不理解。不少人嫌麻烦,不愿意将生活垃圾分为纸张、饮品、电子废弃物、有害垃圾四个大类,有些得知要将利乐包装用水冲洗干净才能有效回收后,也觉得麻烦不愿意多此一举。另一方面,将废气的电子物兑换积分获得的奖品,并不如将其卖给私人的废品回收站得到的回报价值高。
孔令韬和“绿色账户”的志愿者就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居民,利乐包装回收后能制作成长椅、纸巾等生活用品。同时,他们也尝试让居民们了解,现在许多收拾破烂的,都是将这些电子产品放在粗糙的私人作坊里火烧,提取贵金属,并将废弃的材料排放到环境中,没有正规处理渠道,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一般一个试点要培育2到3个月。”孔令韬告诉记者,从刚开始的宝山区,到虹口区、静安区、闵行区、再到今年浦东新区的写字楼,“绿色账户”活动开展的地点不断扩张,目前已经有定期开展活动的地点30个,不定期活动试点20个。
2星星之“绿”燎原全市逾百个试点
在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1月份,“绿色账户”的活动受到了上海团市委的关注,相关政府部门开始在全市一百多个试点推行“绿色账户”的活动。
热爱家园青年社区志愿者协会是这些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与之合作推行“绿色账户”活动的志愿者组织之一。去年7月,热爱家园环保项目组把“垃圾分类”列为项目的核心内容,他们希望能够借着在闸北区彭浦镇和宝山路街道的垃圾分类推广工作,摸索出一套在垃圾产生的源头,主要是居民家庭中进行垃圾分类的方便、可操作的模式和方法。从2009年7月起,每个月的第二个周六,热爱家园的志愿者都期待着和垃圾“相约星期六”。在闸北区彭浦镇的三个街道,以及闸北区宝山路街道的两个小区,志愿者们通过大半年的努力,使居民们逐渐形成了习惯:“每个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手提有毒有害垃圾,等待着志愿者们的到来。
禹芝葳是热爱家园的成员之一,颇具亲和力的她,总能用***简单的方式让社区里的伯伯阿姨们接受垃圾分类这一理念。“当我告诉居民,目前垃圾分类的意义时,大家都很认同的,有些阿姨还说,这个东西应该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才不会忘记。”禹芝葳告诉记者。事实上,大多数居民都表示,愿意将饮料、纸张等有价值的垃圾分离出来,冲洗干净,同时回收电池、灯管、手机充电器等有害垃圾。
家住青云公寓的傅老伯去年年底在小区内看到绿色账户的活动后,几天后,就将家里收集多年的二十多节废电池送到了热爱家园办公室,热心环保事业的他已经成为了热爱家园的环保志愿者,他不断地呼吁周围的邻居、家人们尽好责任,回收废电池。“乒乓球、篮球有很多个,然而地球就只有一个。”乐观的老傅笑道,“我们也不想自己的子孙后代生活在垃圾堆里。”
“之前政府做垃圾分类时,并没有意识到要发挥居民群众的带头作用。”宝山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众告诉记者,在和民间志愿者组织合作后,居民的骨干作用被带动起来了,在宣传环保理念时也更容易些。
3没有礼品,垃圾分类如何继续?
事实上,尽管上海从1996年开始就有了垃圾分类,在全市1400多个小区推行了试点,街边小巷也布满了“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垃圾桶,然而,按照垃圾分类的标准对垃圾分类的路人并不多,试点小区中成功运作的也并不多。一方面,居民的环保意识并不强,而另一方面,如热爱家园环保项目组垃圾分类情况调研负责人江峰所言:“经过有关调研,垃圾回收车来了以后,将两类垃圾混在一起运输的情况,也的确存在。”
“绿色账户”在对垃圾进行四类收集后,电子废弃物交给专门的公司进行处理,而纸张、饮品、有害垃圾则会统一交由政府相关机构进行处置。从垃圾源头对其进行分类,与政府、企业合作形成了一条完善的垃圾处理链,将这种活动从上百个小区,发展到上千、甚至全市、全国,这是以自然之友和热爱家园为代表的环保组织所企望的共同愿景。
然而,在垃圾分类环保观的普及上,“绿色账户”还只是一个开始。如何让垃圾分类从外部的激励机制转化为内部的自发行为,依然是一道难解的课题。
自然之友的易晓武告诉记者,目前“绿色账户”存在两大困难,一是如果没有了兑换礼品的奖励,还有多少人愿意加入垃圾分类。“确实有些居民还是会斤斤计较与垃圾能换多少分,很看重这些兑换的礼物。”易晓武说。不过,大部分居民还是以公益的心态参与到活动中的。在金色里程小区,因为“绿色账户”的活动已经开展一年,培养了不少老“顾客”,他们总是定期参与到活动中,放下垃圾算完积分就走了,也不在意手上的积分能换成什么礼品。
看到有居民将纸包装的牛奶盒剪成整齐的纸片状,并且冲洗干净拿来回收时,易晓武和他所带领的志愿者显得特别开心。然而,如何让这种自发回收成为整个社区中的主流,还有待时间的洗练。目前在试点小区中,参与到“绿色账户”的居民比例还相当有限。
而对易晓武这些志愿者而言,如何在社区中培养“绿色账户”的本土志愿者显得更为棘手。“如果没有我们这些人,‘绿色账户’在这几个小区里根本搞不下去。”在一年的时间里,项目组的8名志愿者在金色里程小区坚持进行了22次“绿色账户”的活动。然而这些志愿者都不是该小区的居民,因为物业和居委会的原因,并不是每个社区都有开展“绿色账户”的意愿和条件。于是,这些志愿者只能每两周一次地跑到别人的小区“回收垃圾”,有时心酸和无助也不可避免。易晓武希望在社区里能冒出有意愿承担这项工作的本土志愿者,但是现在看来似乎还没有出现合适的人选。
禹芝葳还记得,当她在芷园路小学里,告诉孩子们垃圾不分类直接焚烧会对环境产生的恶果,告诉他们每年中国垃圾的产量能有五座金茂大厦那么高,并教他们如何对垃圾进行可回收物(包括塑料、纸张、利乐包装)、有害垃圾(废电池、墨盒、灯泡等)、玻璃、其他垃圾(厨余)的分类时,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