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唐朝的杨贵妃爱吃荔枝,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命人从千里之外运送新鲜荔枝,只为搏得红颜一笑。为了在运输过程中保持荔枝的新鲜度,古人想了一个办法:先制作一个双层木箱,木箱夹层中填充满棉花、羊毛,在荔枝采下后,将藏在地窖的寒冰和新鲜荔枝一起放入木箱中进行运输。荔枝保鲜箱可谓当时冷库的雏形,而快马加鞭又全程“低温”的荔枝运输队伍,也算得上世界上较早的“冷链”系统。
今年春节期间,很多市民不再外出买菜或聚餐,如何让市民们每天都能在家吃到新鲜蔬菜,成了一大刚需。不少生鲜电商平台快速反应,增加菜篮子供应,为市民把新鲜蔬菜送到家,负责生鲜运输与配送的冷链物流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与此同时,冷链物流还担负着运输抗击药品及相关物资的使命。随着病毒检测、疫苗研发等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病毒检测试剂盒的应用将有助于迅速将普通感冒发热区分开来,对于阻断传播、减少恐慌具有重大意义。不少冷链物流企业已向各省市卫健委与省疾控中心请命,表示有能力承担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与样本以及今后疫苗的冷链物流运输工作。
可以说冷链物流的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相比唐朝“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运输速度,现代冷链物流产业更是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回顾2019年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情况来看,虽然受到实体经济等多方面环境的影响,不少企业受到较为显著的市场冲击,但行业整体仍旧保持稳步的增长势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冷链市场需求旺盛
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生鲜电商平台的爆发式增长,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进口水果、有机蔬菜和各地肉品等被摆上人们的餐桌。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9年冷冻冷藏水产和肉制品进口量上涨至1000万吨左右,果蔬、肉制品、水产品、乳制品总产量预计将突破13亿吨;冷链物流市场总规模预计将达到3391.2亿元,同比增长17.60%,冷链市场需求巨大。
行业监管力度明显加强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已经于2019年12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提出,食品生产经营者委托贮存、运输食品的,应当对受托方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进行审核,并监督受托方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运输食品。受托方应当保证食品贮存、运输条件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加强食品贮存、运输过程管理。《条例》的发布进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法的相关法规标准,包括冷链物流的贮藏、运输标准,有助于推动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发挥法律监管效力。
冷链市场环境有所改善
政府层面对于冷链物流的发展高度重视,近年来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多个文件中提出了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支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要求,督导冷链物流行业的快速完善。许多省市也出台冷链物流政策和规划,把发展冷链物流提升到同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产业升级等息息相关的层面,在冷链用地、建设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和补贴。
一般来说,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主要有冷库、冷藏车、保温盒、超市的冷藏陈列柜等,涵盖了仓储、运输、配送、零售等各个环节,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让产品品质大打折扣。其中冷库在冷链产业上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核心的设施,在冷链中的投资占比也较高。
不可否认的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冷链市场的发展尚有很大差距。单从冷链基础设施来说,目前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和发达城市,中西部地区冷链资源匮乏;设备的种类和功能上发展也不平衡,大型的设备建设比较多,而中小型的冷库却少了很多;现有冷库设备相对老旧,大部分的储存设备功能不全,无法精准控制温度。
随着消费需求的升级,人们对冷链物流企业的辐射半径、物流时效等冷链服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传递到冷链产业中,就需要冷库制冷工艺和技术持续完善,生鲜存储温区也需要朝着智能化、精细化方向迈进。
所有的磨难都昭示着新的机遇,驱使着冷链行业重新审视自身发展的同时,产业革新的步伐也会越来越快。笔者以为,未来规模化、智能化、区域性的大型低温物流冷库将成为主流,那些规模小、稳定性差、能耗高的小型冷库将会被逐渐淘汰 。当下制冷设备制造企业要做的不仅仅是抓住机遇,更要修炼内功,加大对深低温冷冻设备的研发力度,在技术上采取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冷链产品竞争力,不断挑战新标准,推动中国冷链市场实现新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