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值尚存较大提升空间,整体而言,我国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较低,主要品种的回收率甚至低于60%,与部分发达国家的80%-90%存在显著的差距。同时,由于受制于技术水平及市场化运作程度等因素,回收利用产业链的附加值较低,未尽到物尽其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工信部于2016年7月印发《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旨在到2020年将主要再生资源利用率提升至75%。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十三五”期间对再生资源利用率的提升要求推动了行业健康化发展,有利于拉动整体产值提升。
我国的再生资源回收渠道较为分散,由于行业特殊的性质,在全国各地设立回收网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并不利于公司整体盈利,因而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全国的业务占比均不高,呈现分散化的趋势。当前国家通过推广产业园区的建设以期实现行业的渠道整合,“十二五”期间国家的政策支持期杠杆作用,以示范性效应推动全国范围的推广。事实上,当前的企业建设的产业园区有别于国家先前的概念,在规模上远不及国家大产业园区的规划,在回收种类上,以废钢、废塑料为主。当前许多企业希望通过建设网点来获得一些回收来源,但回收渠道整合力度不够,全国各地也缺乏较良好的经验,未来或有改善的可能。